近日,西峡法院五里桥法庭运用“家事工具箱”机制成功调解两起离婚纠纷,促成当事人重归于好,有力维护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。 “心理咨询+情感修复”重建夫妻信任 张某与李某离婚纠纷一案,因双方属于再婚,张某私下资助其与前妻所生孩子,李某认为张某不与自己协商是不信任自己,故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。 承办法官张啸宇在了解了双方的争议焦点后,一方面协助梳理两人在共同生活中的开支明细,包括固定收入、日常开销、特殊支出等,制作家庭资金流向图,这不仅帮助双方清晰了解家庭财务状况,也为后续调解提供了客观依据。另一方面通过深度对话疏导双方心理症结,引导夫妻双方回顾共同生活的点滴,特别是那些增进感情的美好瞬间,利用这些回忆帮助两人制定专属情感修复计划书,重建彼此情感账户,恢复并增强彼此的信任与依赖。同时,法官还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争议焦点,为双方量身订制了《婚内财产特别约定》,明确子女抚养、财务自由等核心问题,确保双方在财务问题上达成共识,为家庭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。最终,在心理咨询和情感修复的双重作用下,双方放下芥蒂和好如初。当事人还特意赠送锦旗致谢,李某感慨道:“没想到法官比心理咨询师更懂夫妻相处之道,不仅帮我们调解和好,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相处模式。”
“保护令+观察团”助力破镜重圆 在另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,当事人刘某与孙某因生活琐事与性格差异,婚内经常发生争吵,今年4月再次爆发冲突后,刘某彻底对婚姻失去信心,诉至法院要求离婚。 承办法官在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后,首先对曾有过暴力行为的孙某发出《人身安全保护令》,禁止其对刘某做出暴力行为,为调解创造安全环境。随后法官邀请双方亲属,组建“家事观察团”全程参与调解,通过法官专业引导和亲属情感疏导,夫妻二人逐步打开心结,坦诚交流积累多年的矛盾。最后,法官精准把握争议焦点,为双方量身定制《情感修复计划》,促成双方和好如初,生动展现了“家事工具箱”中保护令制度与家事观察团机制的协同效应,彰显了司法调解在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中的独特价值。 西峡法院五里桥法庭深化运用“细语和风”工作法,创新构建“家事工具箱”解纷机制,通过整合“委托+诉前调解”“家事观察团”“判后回访”“心理咨询”四项实效举措,并配套制定《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》《家庭教育指导令》《人身安全保护令》《情感修复计划书》等八类文书模板,形成协同解纷模式,实现婚姻家事纠纷全流程化解。下一步,西峡法院将持续完善该机制,推动家事纠纷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,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。 (李克 胡喜燕 王晶雅) 微信扫一扫,阅读更方便^_^ |
Archiver|小黑屋|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|中国普法在线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20 Comsenz Inc. ( 豫ICP备2021008138号 )
地址: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, 电话:4001626117,email:y2006h@126.com